新能源汽车“狂飙”!杨锐文、赵诣、崔宸龙、陆彬、田元泉、钱晶最新研判
(资料图片)
经历了半年多的深度调整,近期新能源终于逐渐“回血”!
数据显示,6月初以来,新能源汽车逆势大涨,万得汽车指数累计涨幅近20日第一,不少龙头个股也出现明显上涨。
这一波新能源表汽车的上涨究竟是反转还是反弹?目前新能源板块的风险是否已经充分释放?当前是否具备投资价值?哪些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六位基金经理,分别为:
景顺长城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监、基金经理杨锐文
泉果基金董事总经理、泉果旭源基金经理赵诣
汇丰晋信基金投资总监、基金经理 陆彬
前海开源基金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 崔宸龙
建信基金研究部负责人田元泉
平安基金ETF指数投资中心投资副总监钱晶
这些投资人士认为,此次新能源汽车的行情回暖,一方面是因为行业基本面回暖,另一方面是因为本身估值已经到达了底部区间。目前新能车的领域估值处于历史较低位区间,部分细分板块和个股处于历史相对最低的估值水平。
他们还表示,新能源板块的风险已经大部分释放,但产业供给出清仍需要时间。随着后续需求环比改善,一些供给格局相对较好的中下游环节和新技术方向上取得领先的公司已经具备较高投资价值。
多因素促使新能源板块深度调整
中国基金报:如何看待年内新能源板块深度调整,6月以来以新能源汽车为首,板块开始“回血”,背后主要原因是什么?
陆彬:新能源车基本面持续向好得到了微观数据验证。国内电动车在近几月销量同环比均实现高增,显著好于一季度的数据,部分国内车企的月度交付量同比甚至超过100%。
这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国产车产品力提升带来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也还在持续提升,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 简称:乘联会)6月最新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为850万辆,狭义乘用车销量为2350万辆,年度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
在自主品牌崛起下国产零部件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机会,呈现全产业链持续向好的态势。另外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延续,也有望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优势并稳定市场预期。
崔宸龙:6月以来的行情可以看作是长期深度调整后的反弹,一方面是板块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的较低位区间,另一方面是我们看到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大部分还能保持较好的业绩增长,同时行业未来发展空间未受影响,依然比较巨大, 因此我们判断是部分长线资金可能进行了加仓。
田元泉:板块调整的原因主要是今年新能源产业周期短期向下,增速减缓叠加产能过剩,使得投资者担忧企业后续盈利受到压缩。以新能源车为例,过去两年行业每年增速翻倍,今年回落到30%-40%,行业快速发展期企业大幅扩产,在今年产能释放引起价格战,对未来盈利的悲观预期使得板块调整。
我们认为新能源产业仍有比较大的市场空间,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仅12%。国内10-20万价格区间的新能源车型不足,大部分消费者的第一台车集中在这个区间,传统燃油车10-20万的销量占比50%,当前新能源车10-20万的销量占比仅20%左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产品力强、性价比高的车型有望打开更大市场空间。
进入二季度,新能源板块的盈利、估值、机构持仓都到了历史低位,不少积极因素催化了本轮行情,一方面总量端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延期2年、减半2年,6月销量数据季节性恢复;另一方面产品端汽车智能化加速,国际龙头车企智能驾驶的能力快速提升,国内相关车企加速智能驾驶规划,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和政策配套逐渐完善,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有望进一步打开渗透率空间。
钱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基本面回暖,二是本身估值已经到达了底部区间。
基本面方面,从新能车销量来看,国内韧性强劲,海外表现良好。5月新能车销量71.7万辆,同比增加60.4%,环比增加12.7%,渗透率提升至30.1%,同比增长6.09%。从部分新能源车企公布的数据来看,6月整体销量有望持续走高,验证基本面仍在回暖过程中。从我们日常跟踪的中观代理指标来看,碳酸锂价格从4月份就已经开始反弹,表明行业库存周期见底以及行业需求回暖。从分析师一致盈利预期来看,该指标已经筑底企稳。
从估值来看,目前估值分位数已经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指数向下空间不大,市场容易走出反弹行情。
新能源板块估值处于历史较低位区间
中国基金报:经历年内深度调整之后,眼下新能源板块估值情况如何?
赵诣:从估值面来看,考虑到产业链公司股价出现大幅调整,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的情况下, 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公司我们越来越乐观,但后续行业公司间的分化会非常明显,更需要精选个股。通过发掘结构性的个股机会,我们相信优秀企业创造的阿尔法能够抵御行业的景气度下行趋势,特别是 产业链中高竞争壁垒、成本优势显著、扩产周期长的公司,是我们重点关注和选择的对象。
陆彬:新能源板块看到2025年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历史较低分位数。从持续跟踪的新能源车、光伏、风电出货数据看,都在持续向好,部分细分环节的需求已经高于年初预期。
从全球角度,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新能源发电,渗透率还有提升空间,当然行业的增速相较前几年已经下降,但产业链不同环节的龙头公司竞争格局的确定性也相较3年前更加清晰。基于较为中性的假设和估值,和对中长期的市场空间和份额判断,行业优质公司在2025年的估值目前在10倍左右, 我们认为在当前时点的隐含回报率已相对较高。
崔宸龙:估值处于历史较低位区间,部分细分板块和个股处于历史相对最低的估值水平。
田元泉:Wind数据显示,当前中证新能指数市盈率15.6,处于2015年以来0.2%百分位,同时我们估算剔除新能源主题行业基金,全市场基金的新能源持仓在5个点附近,也处于较低的位置。
钱晶:今年以来,指数估值持续下行,截至2023/7/6,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PE-TTM为20.55,历史分位数处于2019/12/31(新能车ETF成立)以来1.70%。当前位置指数估值较低,安全边际较高,可以考虑逢低布局。
新能源板块风险释放较为充分
中国基金报:新能源板块的风险是否已经充分释放?之前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战、锂电价格断崖式下跌等不利因素是否扭转?
赵诣:从基本面来看,新能源行业经过过去两年的扩张周期,供给在大部分环节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下跌,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预期下,全产业链进入去库存阶段,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将使得终端产品的成本出现大幅的下降。
这也将传导给终端的消费者,意味着随着产品价格的逐步企稳,更低的产品价格有望随着刺激需求进一步扩大。在全产业链库存较低的情况下,或将进入新一轮需求提升叠加补库周期,头部公司在这轮降价周期中也经受住了很好的压力测试。
陆彬:从基本面看新能源板块的风险因素释放较为充分。新能源汽车价格战、锂电价格下跌等因素主要集中在一季度,背景是经济复苏初期汽车终端需求未完全恢复,部分数据略低于年初预期。
站在当前,一方面价格战告一段落,年初降价的车企没有进一步降价的动力,甚至有提价的情形;锂盐价格因短期库存和终端市场需求扰动因素一度有所下行,但跌破15万/吨后快速反弹,现在已经处于30万/吨左右的水平,整体看制约行业基本面的各种不利因素已经逐步扭转,行业风险充分释放以后未来表现或许值得期待。
崔宸龙:新能源板块目前处在长期投资较好的风险收益比的阶段,大部分细分板块的走势和基本面基本背离,我们相信最终这种价格的背离会得到修复,只是修复的节奏还比较难判断;新能源车等工业品从长周期的角度看一定是性价比提升,或者可以理解为相同产品的价格下降,因此降价属于正常的现象。
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供需的不平衡,也可能导致短期的涨价,但均不会持续太久。锂电池价格的下降也是同理,新能源大部分产品作为工业品,长期价格一定是下降的, 而行业投资的回报实际上取决于价格下降后带来的消费量的快速增长,从中长期角度看,降价的本质还是伴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降低,对于行业的长期发展和终端消费者还是偏利好。
田元泉:新能源板块的风险已经大部分释放,但产业供给出清仍需要时间。
一季度许多锂电材料公司的业绩已经亏损,二季度有望转正。短期来看,一季度行业淡季使得碳酸锂、电解液、正极、负极等价格大幅下跌,下游电池厂、车企、储能都处于去库存的状态,目前去库存已经基本完成,整车厂价格战或暂时告一段落,短期产业链价格体系回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锂电中上游可能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供给宽松的状态,碳酸锂当前价格在30万左右,仍有较大下降空间。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中上游的持续让利,新能源汽车相对于油车的成本劣势已经大幅改善,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创新和技术迭代速度远高于油车,上游供给的释放对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是有利的。
因此,虽然短期锂电材料的供需仍宽松,但我们认为当前估值对供给冲击的定价已经较为充分,随着后续需求环比改善,一些供给格局相对较好的中下游环节和新技术方向上取得领先的公司已经具备较高投资价值。
钱晶:年初时候,新能源车销量不尽如人意,车企陆续开始采用降价进行促销,行业价格战激烈,经济下行压力大也导致汽车消费需求不景气,这也是春节以来,板块持续下行的主要原因。从幅度来看,板块自春节的高点已经下跌了约20%左右,风险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释放。
目前更多是反弹行情
反转行情需等待基本面进一步好转
中国基金报:近期新能源表现较好,是反转还是反弹?当前是否具备投资价值?能取代AI成为下半年的投资主线么?
陆彬:结合基本面和估值比较各个行业,当前新能源板块的性价比相对较高,从基本面来看具备估值修复的潜力。行业发展都有周期,新能源行业过去三年也发生过,现在是新能源行业投资价值非常凸显的的时刻,但是每次价值凸显的时刻也往往是比较悲观的和情绪比较弱的时刻。
从市场表现看,新能源产业链部分龙头公司已经反弹多日,带动市场情绪有所好转,但市场目前对行业的竞争格局和中长期利润率水平还有分歧,因此短期来看整个行业在交易层面可能还有一些反复,但中长期的配置价值已经相对凸显。
AI可能是目前更具备共识的投资机会,也可能是一次较大的类似于爆款工具带来生产效率提升的产业的机会,这个机会预计持续时间会较长,未来各个方向的投资机会都是层出不穷的。但股价经过上半年的充分演绎之后,短期内可能会经历一段去伪存真的过程。
崔宸龙:新能源行业的基本面一直较好,虽然市场担忧包括市占率天花板、部分环节供需引起的价格战等等,实际上龙头企业的盈利增长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水平。但上述的担忧却引起了股价的大幅下跌, 目前的上涨仅仅是对于之前下跌的部分修复,既不是反弹也不是反转。 当前的位置我们认为行业具有比较好的投资价值。 至于和AI相比下半年能否成为主线还很难判断,因为市场一年以内的维度的表现是较为随机的,更多的表现为市场的波动。
田元泉:新能源和AI处于不同的阶段。AI是一个非常具有想象空间的产业方向,去年底以来海外技术进步非常快,往往这个阶段的行业在二级市场上具有较强爆发性。
而新能源的主要子行业处于稳定成长期,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已经取得全球竞争优势,龙头公司格局相对稳定,技术创新以渐进式创新为主,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投资机会需要产业景气周期的配合,对基本面和业绩兑现要求较高。
我们认为新能源当前处于过去5年估值的低位,一些供给格局相对较好的中下游环节和新技术方向上取得领先的公司已经具备较高投资价值,行业Beta下降后,真正的优质公司超额收益机会会持续走出来。
钱晶:整体来看, 目前我们先看反弹行情,反转行情需要等待新能源车基本面的进一步好转。今年新能源车和AI人工智能主题板块有一定的跷跷板效应,主要原因是市场存量资金博弈下,资金从新能源车板块流出,流入到AI人工智能主题板块,从交易指标来看,AI人工智能主题板块拥挤度达历史峰值,而新能车板块交易的拥挤度则始终在低位。
至于下半年的投资主线,目前还很难讲新能车是否会替代AI人工智能成为下半年投资主线,板块的表现还是取决于板块自身景气度。
可关注风电、光伏、储能、锂电池等产业链
中国基金报:当前如何布局新能源板块的投资机会?哪些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赵诣:我们重点关注三类企业: 第一类,产品品质高、竞争力强的企业。以锂电池为例,尽管其总体扩产量较大,但是优质的高性能、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电池,其产能其实是相对稀缺的。所以从整个需求上来看,肯定是高品质的产品会优先满足行业的需求,剩下才会逐步往低端走。
第二类,成本管控能力强的企业。很多企业在整个生产和管控运营中的区别是比较大的。以化工企业为例,需要通过上游的原材料资源来进行生产制造,对于生产制造中的流程控制、精细化管理程度的不同,就会导致最后生产成本的差异。虽然部分企业所在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降低,但是其精细化管理能力更强、成本更低,所以盈利情况依旧可观。
而其他同类型产品的公司却可能因为产品价格过低而处于不赚钱或者亏损的状态。这样就会倒逼它的产能释放变慢,随着需求的增长,供给就会逐步进行紧平衡阶段。这也是为什么整个周期成长股会出现行业需求不停增长,但供给一直处于波动、导致生产和产品的价格震荡往上的局面。
第三类,扩产周期长的企业。这类企业生产的产品一直处于供需平衡的状态,未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以上三类都是我们会主要关注和投资的企业。
第四类企业我们现在可能不太会参与,就是扩产周期短、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成本差距也不大,最后导致增收不增利、都不赚钱的情况。
陆彬:当前来看,新能源板块更大的投资机会可能来自风电、光伏、储能、锂电池等产业链中更具成长的细分方向。例如:海上风电为了完成2025年目标,未来3年的装机预计将快速增长;国内集中式光伏装机去年因组件价格过高压制需求,今年上游硅料降价后装机规模有望放量;随着风光装机的提升,光伏组件、储能电池的降价,大型储能电站的经济性进一步体现,需求也有望提升;电动车的销售量也还在快速增长;以上各个环节依然会有阶段性紧缺或者新技术方向,进而带来部分公司短期收入的高速增长和利润、估值的大幅提升,这些变化都值得积极关注。
崔宸龙:我们依然认为包括新能源车,光伏和绿电运营商都是新能源领域较好的长期投资方向。细分领域上看,还是需要具体标的具体分析,尽量选择具有超额收益的公司。
田元泉:我们主要看好细分领域增速高、供需好、边际向上的环节,以及在新的技术创新方向上取得领先的公司。
首先看好新能源车的智能化及零部件环节,智能化处于0到1的阶段,能够提升渗透率,供给创造需求,零部件企业通过客户导入和品类扩张,成长性快于行业。
其次我们看好海上风电的高速发展,海上风电出力平稳,靠近用电中心,整体渗透率低,沿海城市争相开发,未来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海外出口有望打开更大市场空间,从海外海风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2025年。
另外,我们认为光伏组件大幅降价后,下游收益率明显提高,有望带来光伏和储能的需求快速增长,光伏辅材、储能逆变器、电池有望受益于行业的高速增长
最后,我们关注锂电、光伏中技术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光伏的技术路线变革有较大的存量替代空间,锂电材料化学体系、电池结构也有持续的创新。
新能源车或已走出产业周期的底部
中国基金报:多因素助力新能源汽车板块大涨,万得汽车指数累计涨幅近20日第一。当前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投资机会?
杨锐文:相对此前,我们对新能源智能车板块更加乐观了。首先,在电动化领域,经过一年半的急剧调整,产业资本也从盲目过热到瞬间冰冻,新能源车反倒是走向越来越健康的方向。尽管经济复苏还是比较弱势,但是,新能源车的增长动能依然较为强劲,电动化的大趋势已经是不可阻挡了。
其次,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核心逻辑将由国产化率提升进阶为全球市占率提升。最后,在智能化领域,国内外车企通过引入AI加速智能化的推广,同时L3自动驾驶的加速落地也在助力行业的发展。未来汽车板块更多的机会可能来自于智能化,而非电动化。
陆彬:我们认为当前依然是新能源车板块性价比较高的投资机会。从中长期看,自主崛起下带来的零部件和整车的投资机会都非常广泛,另外二季报公布后市场也可能面临新一轮的估值切换。
崔宸龙:作为我们一直看好的投资方向,中国借助于新能源车的发展弯道超车,未来不仅仅是国内市场,我们相信国内的众多新能源车企业也会不断的走向海外市场,将中国的汽车产品拓展到全世界。
田元泉:新能源车或已走出产业周期的底部,后续随着智能化普及、新车型推出,还有较大的渗透率上行空间。 其中我们看好新能源车的智能化及零部件环节。
智能化处于0到1的阶段,更高等级的智能驾驶能够创造更多的驾驶需求,短期智能驾驶仍是复杂的工程,需要硬件与软件的交互配合,优质企业通过数据和经验的积累,能够卡位享受行业高增长的红利。
国内零部件本轮显著受益于电动化的趋势,此前无法切入海外燃油车企供应链的国内零部件,现在受益于国内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市场份额在全球逐步提高,不少企业通过横向拓展其他产品,单车价值量的提升带来显著市场空间的进一步增加,成长性更好。
需关注内外部多重不确定性因素
中国基金报:在目前这个背景下,新能源板块未来存在哪些不利因素?
赵诣:影响后续拐点的因素包括:第一,经济面触底(汇率变稳、资金面变好),更能看清具备成长性的好公司;第二,外围环境向好,会对情绪有所修复,在制造业扩产能过程中,能改善需求;第三,市场生态相对改善。
陆彬:一方面经历过去3年的高速渗透之后,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25%,行业的整体成长空间已经没有3年前那么大。同时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行业内的竞争也会不断加剧,行业整体的超额利润可能不会再像过去3年这么明显。
但我们也看到,行业内的部分优质公司和龙头公司,能够相对更好地维持住现有格局和利润率,获得更稳定的复合业绩增速,依然有望获得不错的长期成长性。因此当前投资新能源板块,需要对行业和公司具备更加深刻的洞察力。
崔宸龙:目前的渗透率比几年前还是增加了几倍,各个细分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的竞争压力倍增,真正具有技术实力,创新能力,高效运营效率的企业才能够真正的走出来。
田元泉:首先是外需风险。新能源车、光伏出口占比较高,如果海外经济超预期下行、国际贸易壁垒增加,可能会影响新能源企业的出口。
其次是技术风险。新能源行业技术快速变革,部分企业可能处于技术被替代的地位,市场空间和盈利能力逐步压缩,投资的过程中需要规避这些公司。
最后,产能过剩风险。部分环节的潜在供给增速较快,未来仍有供需格局继续恶化的可能性。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净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