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亲历者及家人纷纷捐出当年的信件,50封珍贵家书感人至深

来源:京报网 时间:2023-07-28 14:21:46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启动抗美援朝家书征集一个多月来,不断收到询问捐赠的电话和邮件,战争亲历者本人及家人们纷纷捐出家书,让人们在字里行间回望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


(资料图片)

目前家书博物馆已经收到近50封家书。这些家书的时间跨度长,有的写于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期间,有的则来自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之时。从内容上看,家书里既有绵绵不断的儿女情长,也有惊心动魄的生死瞬间,更多的是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

在纪念抗美援朝胜利七十周年活动中,少先队员诵读感人家书。

家书1

昂扬斗志 “等着胜利归来的日子吧”

看到刊登在《北京晚报》上的征集消息后,94岁高龄的刘珠玉想到自己保存了70多年的家书,便马上让儿子与家书博物馆取得联系,为这些珍贵的记忆寻一个好归宿。写信者是老人的丈夫吴宝光,信件来自抗美援朝战争前线。1950年11月初,在志愿军首次与美军交手的云山战役中,吴宝光曾任主攻团39军116师346团的团长。

这场战役后的第二天,吴宝光就给妻子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出国不知多少天,没有机会给你去信。今天有这样不幸机会,毛主任负伤了就给他带去一封信。我还是如前,不必顾虑。”遗憾的是,这封便条似的短信却没有送达。吴宝光在5天后的第二封信中说明了原因:“前次毛主任负伤给你带去一封信,叫一个骑兵送了四五十里,不幸毛主任因流血过多牺牲了就未带去。”

“志愿军入朝之初处于运动战中,没有书信传递系统,家书只能依靠伤员捎带。”家书博物馆负责人说,正因为如此,这封家书显得更加珍贵。在断断续续的多封家书里,吴宝光始终保持着昂扬的革命斗志和乐观的革命精神。他在信中这样安慰妻子:“我们都不要难受,再和美帝来拼一场,叫它在我们面前低头吧。”

家书2

胜利喜悦 “歼敌近万,守住了阵地”

创作了《黑山阻击战》《英雄儿女》等电影剧本的毛烽是这场战争的亲历者。毛烽的女儿拿出了一组她的父母的往来书信。

1953年1月15日,毛烽在信中为妻子还原战场生活:“前面到处都是交通沟和坑道,坑道上面的积土非常厚,什么炮弹炸弹也能顶得住。就敌人扔原子弹也不要紧。”他发自肺腑地感慨我们的战士“太可爱了”,“战士们的情绪很高,完全有把握有信心粉碎敌人的任何冒险进攻。”

老秃山战斗时,毛烽在前线目睹了志愿军战士英勇作战的场面。后来在创作电影剧本《英雄儿女》的时候,他把这些情节加在了电影里,比如战士们趴在铁丝网上让战友们踏着自己身体前进。此次战斗后,毛烽回到军部驻地给妻子写信,信中洋溢着振奋和喜悦:“咱们军自上阵地以来整整五个月,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圆满完成了任务,共歼敌近万人,守住了阵地。尤其是老秃山一仗就歼敌二千余人。”

家书3

凯旋盛况 “穿最漂亮衣服迎接我们”

停战后,志愿军开始分批撤出朝鲜回国。一位志愿军女战士的家书成为这一历史时刻的生动见证。这封信写于1958年8月3日,是这名女战士凯旋时寄给未婚夫的。信中,女战士以细腻的笔触还原了欢迎志愿军的热烈场面。

“一进安东(现丹东市)车站,简直锣鼓喧天,鞭炮连天,人们都笑啊!问啊!穿着最漂亮的衣服来迎接我们。”志愿军一路上受到的热烈接待还不止如此,“坐火车每到一个大站总要下去联欢。一路所看的太令我们感动了。”

在信中,女战士也不禁感叹祖国的变化:“祖国是变了,特别是在这一年中,不但在各个建设上有了很大成就,最主要的是人的思想变了……”

(原标题:50封珍贵家书感人至深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牛伟坤 本报记者 和冠欣 摄

流程编辑:U022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净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